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

痰湿体质之养生


痰湿体质:下肢沉重,容易发胖

痰湿体质亦称为迟冷质,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。这里的“痰”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,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,是病理性的产物;“湿”分为内湿和外湿,外湿指空气潮湿、环境潮湿,如淋雨、居处潮湿等,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;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,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,或因饮食水分过多,或因饮酒、乳酪、生冷饮料,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。

痰湿体质是水太多了或者生命的河流不那么畅通,导致不是这里堵塞就是那里泛滥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主要和脾脏功能相对不足有关。人体中70%左右是水分,在婴幼儿或者年轻女性身上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些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们的脏腑器官、细胞组织是泡在水里的。这个水是活水,出出进进畅流不息,像一条河流。河流的上游归肺脏管理,中游归脾脏管理,下游归肾脏管理,三脏配合,使水液代谢畅通无阻。

其中最为关键的水利枢纽就是脾脏,中医谓之“脾主运化”。一旦脾脏长期相对不足,就会呈现出所谓的痰湿体质。

水太多或者进出不畅、分布不匀就是痰湿。痰湿可不是好东西,会随着气到处流窜,一旦流窜到关键部位,就会产生许多疾病,所以中医说“百病皆由痰作祟”。腰痛、脂肪瘤、眩晕、颈椎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单纯性肥胖、带下症、不孕症、月经不调等疾病有一部分就属于中医的痰湿作祟,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:“顽痰生怪病。”

脾主肌肉、主肌肤、主四肢,脾虚痰湿就容易泛溢肌肤、肌肉,因此痰湿体质很容易发胖,这叫“瘦人多火,肥人多痰”。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所以湿气重的人下肢特别沉重,上楼梯的时候,腿像灌了铅一样,重得不得了;还有白带多、下肢经常肿胀等。鉴于阴阳的相互制衡关系,既然痰湿重,湿气多,属于阴重,因此痰湿体质本质上源于阳虚,是一个本虚标实的体质。


养生方法

  痰湿体质者的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极低密度脂蛋白、血糖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者,常表现为精神不振、头晕目眩、多痰、浮肿、睡时鼾声如雷等,在养生方法上应多注意在平时调整自己的生活,改变一些不良习惯,加强运动。这类体质的人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、血脂、血压;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,多进行户外活动,享受日光浴;洗澡应洗热水澡,程度以全身皮肤微微发红、通身汗出为宜;穿衣尽量保持宽松,面料以棉、麻、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,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,祛除体内湿气。

环境调摄: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;在阴雨季节,要注意湿邪的侵袭。

饮食调理:少食肥甘厚味,酒类也不宜多饮,且勿过饱。多吃些蔬菜、水果,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、化痰祛痰的食物,更应多食之,如白萝卜、紫菜、洋葱、批杷、白果、大枣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红小豆、包菜等。

运动锻炼:痰湿之体质,多形体肥胖,身重易倦,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,散步、慢跑、球类、游泳、武术、八锦、五禽戏,以及各种舞蹈,均可选择。活动量应逐渐增强,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、致密之肌肉。气功方面,以动桩功、保健功、长寿功为宜,加强运气功法。

痰湿食疗

芡实莲子苡仁汤

排骨500克,芡实30克,莲子20克,苡仁30克,陈皮5克,姜1块。

首先把芡实、莲子、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,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,水开之后,焯一下,然后把排骨、芡实、莲子、苡仁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,用大火煮开,煮开之后,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,最后放点儿盐,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可以食用了。

【功效】健脾利湿


荷叶橘皮饮 
鲜荷叶20克,橘皮15克,蒲黄粉10克。

将鲜荷叶、橘皮分别拣去杂质,洗净,鲜荷叶撕碎后与橘皮同入砂锅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,改用小火煮15分钟,调入蒲黄粉,拌和均匀,继续用小火煮至沸即成。上下午分服。

功效:化痰利湿,散淤降脂。


泽泻乌龙茶 

泽泻15克,乌龙茶3克。

将泽泻加水煮沸20分钟,取药汁冲泡乌龙茶,即成。代茶,频频饮用,可连续冲泡3-5次,当日饮完。

功效:护肝消脂、利湿减肥。


陈皮茯苓粉 

陈皮300克,茯苓450克,薏苡仁300克。

将陈皮、茯苓、薏苡仁分别拣去杂质,洗净,晒干或烘干,共研磨成细粉,装瓶,防潮,备用。每日2次,每次15克,用温开水送服。

功效:燥湿化痰、化脂降浊。

泽泻山楂粥 

泽泻10克,山楂20克,粟米100克,红糖10克。

泽泻、山楂分别拣去杂质,洗净后放入砂锅,加水煎煮40分钟。过滤、取汁。将粟米淘洗干净,入锅后加水煨煮至粟米酥烂、粥稠时,兑入泽泻山楂煎汁,加入红糖,用小火煨煮至沸即成。早晚分食。

功效:消食导滞、化瘀消脂。


痰湿之生,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,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。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