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

对诗乐 (人提我对)


提:
一片彩霞迎旭日,万条金缕带春烟;
真情红心意拳拳,个性舞蹈摇眼前。

对:
夕阳彩虹暖风吹,一片彩虹海中升;
浪漫海边双足印,幸福旋律步步行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提:
笛弄梅花曲,莺鸣杨柳风;
帅哥情柔柔,简爱桃花红。

对:
哥帅妹妹柔,醉舞花蝶飞;
何处曲轻唱,何处影皆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提:
栖园羁绊难放声,逃逸金秋释郁情,
怎奈网缘彼彼在,一不小心偶乡情。


深夜虚静晚风起,吹起一池水荡漾。
遥望祖国寄乡情,不知何处是吾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提:
芳华渐逝傲霜迟,瘦影秋风我自知。
街巷飘零非我愿,离荡幽谷情也诗。

对:
金秋时期沥沧桑,辛酸苦辣自可知。
人生短短几十年,潇洒遨游人世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提:
依山傍水水渺渺,隔雾看花花朦胧

对:
大海海水水蓝蓝,天边彩红红缤纷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提:

巫山印制寒窗 因何得意

对:

笑笑人生潇洒 我心坦然


失眠 (小偏方)


失眠,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,导致睡眠不足。

试试以下任何一方,看看哪一方可以帮助你!不行的话,只有找医师治疗!!

☺ 浮小麦15 甘草3 红枣5

☺ 酸枣仁 6 合欢皮 6

☺ 龙眼肉15 党参9 红枣5


头痛 (小偏方)


許多人並無疾病卻深為煩人的頭痛所苦,而因此做起事來無精打采、

精神恍惚,更有焦躁不安而影響了人際關係。

这里介绍个简单又疗效不错的小偏方给你:

泡一杯浓浓的绿茶 再加 红糖 4 汤匙

没错,就这样简单,不妨试试!!

头痛的经穴刺激法

消除頭痛的穴位首推位於拇指與食指交叉處之合谷穴或太陽穴
合谷即俗稱的「虎口」深處。


感冒 (小偏方)


由于感受风邪,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,临床表现以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咳嗽、头痛、恶寒、发热、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。

☺ 感冒 → 生姜50克 、红糖适量一日两次×2天
  (咳嗽加蜜糖20克)
☺ 预防 → 黄芪 防风 白术 各10克 (水1000 ml → 500 ml )
☺ 风寒( 伴有呕吐肠胃症状 )→ 生姜50 紫苏叶 10
(水500 ml → 200 ml )
☺ 发炎性感冒( 咽喉肿痛 )→ 板蓝根 15(500 ml → 200 ml )
☺ 发炎性( 头痛咽干干咳)→ 菊花 桑叶 10 (500 ml 沸后小火 
10分钟)


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

“土”为万物之母


《盖天论》曰:天圆地方。天谓之圆,是天乃无边无际之因!而地谓之方,因吾等立于土地上,有前后左右之分吧!在河图与洛书的变数中,都是以五土为中心点,也就是说有了中心点(土),才推演出其他变数与变化,如西方金、
东方木、南方火、北方水。而在季节中;四季土、春木、
夏火、秋金、冬水。四季中“土”兼占了每一季节;而堪輿风水学中,不论是八宅派、玄空飞星派、三合派等,都是以中心点来论及方向吉凶及趋吉避凶的,这也说明了土的重要性,故古人认为“土”是万物之母吧!

  在中医五行学说:土的特性为“土爰稼穑”。“爰”,通“曰”; “稼”, 即种植谷物;“穑”,即收获谷物。“稼穑”,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,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化、承载、收纳的性质或作用事物,均归属于土。故有“土载四行”,“万物土中生”,“万物土中灭”和“土为万物之母”之说矣!

  在中医学中五脏六腑之土为脾胃,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杲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,饮食不节,劳役过度,或情志所伤,皆伤脾胃,故养生与治病,皆以保护脾胃为先,后世称为“养脾派”。也许李杲之论也认同了“土”为万物之母吧!

杏林之路

岐黄大道是非多,小人多伤君子心。
医林忌妒多猜疑,超然度外自飘逸。
古来圣贤多尊道,道义仁术天下行。
光明磊落医道显,贫富不分彼此心。

人生之路不平坦,曾经走遍坎坷路。
佛道两学把心安,从此路上逍遥驰。
五术山医命相卜,宇宙玄机内里藏。
山命相卜胸中了,岐黄杏林独徘徊。

风寒暑湿燥与火,喜怒忧思悲恐惊。 
埋头苦读经典书,六淫七情伤身重。 
探索医理天地人,感叹医道路难行。
祈望早日遇伯乐,医道辉煌放异彩。




漫谈“肾气丸”

《方歌》:金匮肾气治肾虚,熟地淮药及山萸,
  丹皮苓泽加桂附,引火归原热下趋。
《组成》:熟地黄八两、山药四两、山茱萸四两、泽泻三两、
  茯苓三两、杜丹皮三两、桂枝一两(或肉桂代之)、附子一两。
《功用》:补肾助阳。
《主治》:肾阳不足证。腰痛脚软,身半以下常有冷感,少腹拘急
  ,小便不利,或小便反多,入夜尤甚,阳痿早泄,舌淡而旁,
  脉虚弱,尺部沉细,以及痰饮,消渴,脚气,转胞等。
《方解》:本方治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。腰为肾府,肾为先天之本,
  中寓命门之火。命门真阳即肾间动气,《难经。八难》说
  :“此五脏六腑之本,十二经脉之根,呼吸之门,三焦之原”.
  肾阳不足,不能温养下焦,故腰痛脚软,身半以下常有冷感;
  肾阳虚弱,不能化气利水,水停于内,故小便不利,少腹拘急  
  不舒;若肾虚不能约束水液,则小便反多,或消渴、水肿、痰饮
  、脚气以及转胞等。治宜补肾助阳为法。亦即王冰所谓“溢火
  之源,以消阴翳”之意。《景岳全书。新方八阵》又说:“善补
  阳者,必阴中求阳,则阳得阴助,而生化无穷。” 故方中重用
  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。臣以山茱萸、山药补肝肾而益精血;
  加以附子、桂枝之辛热,助命门以温阳化气。从用量分析,
  补肾药居多,温阳药较轻,其立方之旨,又在微微生火,鼓舞肾气
  ,取“少火生气”之义,而非峻补。柯琴谓:“此肾气丸纳桂、附
  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,意不在补火,而在微微生火,即生肾气也。” 又配泽泻、茯苓利水渗湿泄浊,丹皮清泄肝火,三药于补中寓泻, 使邪去则补乃得力,并防滋阴压之腻滞。诸药合用,稳而不燥,
  滋而不腻,助阳之弱以化水,滋阴之虚以生气,使肾阳振奋,
  气化复常,则诸证自除。
   
《新解》:本方证治系肾阳虚惫而致诸证。现代医药研究认为本汤证的
  形成多与垂体 ~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,代谢紊乱、机体免疫力
  功能降低有关,且影响植物神经系统、泌尿、生殖系统,血液
  循环系统功能失调或降低所致。

  方中附子、桂枝有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而使其正常、强心、
  扩张血管,改善血液循环、抗寒、提高机体抵抗力,镇静作用,
  治疗畏寒肢冷,小便拘急,小便不利,头晕耳鸣,舌淡苔白,
  脉沉等为主药。地黄、山药、山萸肉强心、补益营养、增强机体
抵抗力、利尿助主药以治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机体抵抗力功能低下。茯苓、丹皮、泽泻利尿、镇痛、降压、抑菌、解热、
减少血管通透性,以治浮肿等症。诸药合用,本方具有调节肾
上腺皮质功能,改善血液循环,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作用。

其次尚有一定的降压、利尿、抗寒、镇静、抑菌、补益营养作用。
从而使阴阳协调,肾气得充,诸证得失。

本方配伍特点有二:一为补阳与补阴配伍,阴阳并补,而以补阳为主;二为补阴之中配入少量桂、附以温阳,目的在于阴中求阳,
少火生气,故方名“肾气丸”。

在中医学中是以阴阳为根基,在阴阳生理方面记载:《素问。
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阳之要,阳密乃固,因而和之,是谓圣度。”;《素问。六微旨》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”,“承乃制,制则生化,外列胜衰。”;《素问。太阴阳明论》:“阳者,天气也,主外;阴者,地气也,主内。”;《素问。阴阳应象大论》:阴者藏精而起亟也,阳在外,阴之使也。”,“清阳出上窍,发腠理,实四肢,浊阴出下窍。”阴阳生理理论,实际是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原始描述。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,并把他们制造成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,即吸收能量的物质合成之同化过程和机体分解自身的物质。把分解产物排出体外,并在物质分解时,释放能量,供给机体。生命活动的同化异化过程,实则是阴藏于内和阳使于外的过程,阴平阳秘,实则是同化异化平衡。

在阴阳病理记载:《素问。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不胜其阳,则脉流薄疾,并乃狂。阳不胜其阴,则五脏气争,九窍不通。”,“阴阳两者不和:若春无秋,若冬无夏。”,“阳强不能密,阴气乃绝。”;《素问。阴阳别论》:“阴争于内,阳扰于外。”,“阳气破散,阴气乃消亡。”;《素问。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阴胜则阳病,阳胜则阴病。”,“重阴必阳,重阳必阴。”,“阳胜则热,阴胜则寒。”;《素问。六微旨》:“亢则害,害则败乱,生化
大病。” ;《素问。太阴阳明论》:“阳道实,阴道虚。”;
《灵枢。脉度篇》:“阳脉不合,则气留之,则阳气盛矣。阳气
太盛,则阴不利;阴脉不利,则血留之;血留之,则阴气盛矣。
阴气太盛,则阳气不能荣也。阳气太盛,则阴气不能荣也,故曰格
。阴阳俱盛,不得相荣,故曰关格。关格者,不得尽期而死也。”
从这阴阳病理理论中,说明了同化的“阴”的不足,异化的
“阳”相对偏亢,向外散热偏多;同化的“阴”偏亢,则相对“阳”的不足,产热不够,而有寒的感觉。阴阳失调,则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。

在阴阳疾病治疗方面记载:《素问。上古天真论》:“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。”,“和于阴阳。”,“调气之方,必别阴阳。”;《素问。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从阴阳则生,逆阴阳则死;从之则治,逆之则死。”;《素问。
至真要大论》:“审其阴阳,以别柔刚,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,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。”,“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。”;《素问。;疏五过论》:“圣人之治病也,必知天地阴阳。”;《素问。生气通天论》:“阳蓄积病死,当泻,不及正治,粗乃败之。”

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的基本条件,而在中医学来说
“肾为先天之本,肾又有肾阳与肾阴之分。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,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。只有肾阳的蒸腾,脾土才能斡旋而有运化,腐熟之能。也只有肾之摄纳,肺气才能下降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大肠也因此化糟粕。”如《医贯。内经十二官论》所说:脏腑的升降活动“惟肾为根”。
肾乃人体生命的原动力。

“肾气丸”为补肾祖方,后世医家对本方推崇备至。“肾气丸”的组成,符合了“阴生于阳,阴根于阳”,“孤阳不生,独阴不长”,即阴阳兼顾。“肾气丸”寒热并用,阴阳之药同方,水火兼补,不湿不燥,开合同用,使水去而阴未伤,扶阳而火未升。而上述之诸证,病虽各异,然病机是一样的。近代多用此方治疗肾炎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肺气肿、气管炎、尿崩症、性神经衰弱、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。而在临床应用“肾气丸”加减治疗各病症,也有逐渐好转的疗效,其中就有:慢性肾炎、肾病浮肿、周痹、前列腺综合症、腰痛、不育症、肾虚咳喘、糖尿病、舌痹、高血压、足根痛、转胞等。

  “肾气丸”为补阳剂的代表方,方中去桂、附,既是补阴代表方“六味地黄丸”。此方是宋钱乙从《金匮要略》的肾气丸减去桂枝、附子而成,治肾祛诸证。《小儿药证直诀笺证》说:“仲阳意中,谓小儿阳气甚盛,因去桂、附而创立此药,以为幼科补肾专药。“六味地黄丸”的功用为滋阴补肾,主治肾阴虚证。“六味地黄丸”以三补三泻为方中特点, 三补为:熟地黄,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;山萸肉补养肝肾,并能摄精;山药补益脾阴,亦能固精。三泻为:泽泻利湿泄浊,并防熟地黄滋腻恋邪;
杜丹皮清泄相火,并制山萸肉之温涩;茯苓淡渗脾湿,并助山药之健运。
“六味地黄丸”以补为主; 肝脾肾三阴并补,以补肾阴为主。本方适当配伍清虚热之品,亦即王冰所说: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。”

由于“肾气丸”疗效显著,后人在此方基础上裁出甚多名方,其中除了“六味地黄丸”,“肾气丸”衍化方尚有济生肾气丸、八仙长寿丸、

麦味地黄丸、左归丸、右归丸等几十数种方,其应用之广泛,变化之多异,实非它方所能比拟。

 

人与天的感想

  
  天是什麽?人是什麽?如果说天是个大宇宙,人本身就是小宇宙。天可以呼风唤雨,人一样可以兴风作浪,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天灾一个是人祸。人常说天有不测之风雨,人有旦夕之祸福,彷佛冥冥之中都是天意的安排。很多时候时势造英雄要比英雄造时势来的顺利,上天给你远比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容易!上天给的是一个“运气”,而本身得来的是一份努力一份收获。有人强调“运气”,也有人认同脚踏实地的好,无论是靠天还是靠人,日子还是要一样过。。。。

天地之大无奇不有,人本身的构造就是那麽的不可思议,为什麽会饿,为什麽要吃?吃了后又会饿,饿了又吃,活着就为了吃吗?谁能想象得到人的血管有十万里长?如果人是上天造的,那上天是不是很伟大?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呀!

如果说天地就是阴阳,人的阴阳当然是男女了,古人说的阴阳包藏了一切相对概念,自然现象如动和静、进和退、内和外、上和下、表和里、左和右、高和低、强和弱;人事上如成和败、苦和乐、离和合、善和恶、是和非等,都可以用阴阳表之。而在中医学中更是以阴阳为根基,不论阴阳则无以言辨证论治。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说明了阴阳是互相依存`互根互用的,阴阳又是相互制约以达阴阳平衡,如果阴阳失调,其中有一方偏盛或偏衰,就会产生病理现象;阴胜则寒,阴盛则阳病;阳胜则热,阳盛则阴病。



其实再详细看看这世间的一切,再深一层的去想想,阴阳始终是很难平衡的,不然金元时期的朱震亨也不会说: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“的理论。而人也不会那麽多病痛了,男与女之间也不会有那麽多问题。这是个强权走在前头的世界,公理远远被抛在后头。病态的世界又如何孕育出健全的人?


吟世间

世间一切阴阳论,是是非非何须疑?
阴中有阳阳有阴,阴阳本来相依存。
阴阳又是相对论,相互制约求平衡。

风吹雨打何须奇?无风无雨不成天。
修行路上需魔考,无魔考验不成佛。
黑白无须论黑白,自问自心可问天。

世间本来无一物,哪怕何处惹尘埃?
世人心结千千万,情牵愁丝自作困。
即信人间因果论,因果自负是为真。

人生似是一场梦,真真假假原是梦。
知世如梦无所求,无所求心普空寂。
还似梦中随梦境,成就河沙梦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