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

脉诊


三根手指辨健康,中医脉诊堪称奥秘。


看诊中偶尔会遇上病患前来考我切脉功夫如何。这种病患问他哪里不舒服,通常是摇头说没事,只想来切脉看看身体的状况。这种情况就像我师父帮人批命的时候,对方拿个亡者的八字来考你。虽然觉得有点无趣,但是我还是耐心的切脉,五脏六腑的状况确实可从脉诊哪里切个倪端来,有经验的医师可以从脉诊中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。记得有次跟老师学临床的时候,老师对病患说她心脏有问题,因为老师从脉中摸到了左寸代脉,后来老师也指导我认识了代脉是怎样的。老师说女病患心脏有问题,女病患否认说没事,可是后来却用广东话悄悄跟他朋友说,老师说的没错,她确实心脏出了问题。老师来自中国甘肃听不懂方言,老师坚决说女病患如果不信可以去医院检验一下心脏。初学临床我看了这一幕对脉诊充满了兴趣,脉诊真的很神!



脉诊需要用心去体会,脉诊不易学,有些同学对于脉诊更是坦言,他根本感受不到所以对脉诊就不用了。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,不切脉还可以用望闻问三诊。要想学好脉诊,掌握脉法。必需长期的、认真的从经验中实践,如果有条件向有经验的老中医请教则进步更快。唐代孙思邈说:“夫脉者,医之大业也。既不深究其道,何以为医者哉!”明代徐春甫进一步分析说:“脉为医之关键,医不察脉,则无以别证,证不别,则无可以措治。医惟明脉,则诚为良医:诊候不明,则为庸妄。” 清代毛祥麟说:“切脉辨证立方,为医家三要,而脉尤重,盖脉既明,自能辨证,而投药不难也。”清代吴鞠通更是一语中的:“四诊之法,惟脉最难,亦惟脉最可凭也。”脉诊在中医诊断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,《素问·五脏生成论》中云:“五脏相音,可以意识,五色微诊,可以目察。能合色脉,可以万全。”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对于切脉的评价是很高的。切脉,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。掌握了这种方法,如果再与望、闻、问三种方法密切配合,是非常有利于诊断病证和推断病情的。



初学中医的脉诊感觉蛮难的,脉为血府,百体贯通。不仅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掌握脉搏的变化,还关系到人体非常微弱的整个身体的微妙变化来脉疹,没有经过实际,学这些是比较抽象,临床中切脉吸起老师的教诲,由于学佛多年常有念经修法这颗心还能安定下来,对于切脉细心去体会,不难分辨虚实。体会前人所说:“ 症同脉不同,凭脉用药。” 临床上遇到最多的是病相同,或者症相同,而脉不同,此时应凭脉用药,才能取得疗效,而不致落入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的窠臼。大马是热带国家,按理“春弦夏洪,秋毛冬沉。”夏洪,洪脉指的是脉大而有力,如波涛汹涌,来盛去衰。夏天洪脉是自然气候的正常脉搏。



临床上切脉多了也有些体会,我常切脉中笑笑对病患说,做事情不要太急或脾气不要太大。病患有点惊奇切脉也能知道她平常火气大。没看八字摸脉也知道?脉诊蛮神奇的吧!其实我所懂得的还是很肤浅的。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,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,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具有毋庸置疑的科学性。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,在临床诊断中,四诊合一、病证合参、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,辨证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