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中」:命中、射中。
「风」:变化迅速无常
「中风」:又名卒中
猝然昏仆、不省人事。
口眼喎斜、言语不利、半身不遂。
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為主。
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引起风、火、痰、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的一种急重病症,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、脑血栓、脑栓塞、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。中风急性期过后,患者仍留有偏瘫、口眼喎斜、语言障碍、吞咽困难、颜面麻木、手足麻木沉重、手指震颤、疼痛等症,即为中风后遗症。
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,大多数有高血压病史。针灸推拿治疗对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,一般以早期治疗为宜。 初期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,肌肤不仁,口眼喎斜,舌强语涩,时流口水,面色萎黄。后期肢体逐渐痉挛僵硬,拘紧不张。久之,则产生肢体废用性强直、挛缩,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丧失。
(一)诊断要点
1. 临床主症:神昏、半身不遂、口舌歪斜、言语不利、偏身麻木。神昏为病情严重的表现。
2. 病发突然,起病急骤,变化迅速。有渐进发展过程,病前多有头晕头痛,肢体麻木等先兆。
3. 发病多有诱因:气候骤变,饮食不节,烦劳过度,情志相激,跌仆等。
4. 好发年龄:40岁以上。素有肝阳上亢、痰湿素盛者易发。
(二)辨 证
中风先兆:中风多因血气上逆为病,故有眩晕、心悸、肢麻、手足乏力、舌强等先兆症状。
中经络:病在经络,未及脏腑,或脏腑功能渐见恢复,而经络气血仍然阻滞。症见半身不遂,肌肤不仁,舌强言塞,口角歪斜、脉弦滑等。
中脏腑:病变深中脏腑。症见突然昏仆、神志昏昧,并见半身不遂,舌强失语、口角歪斜等症。根据病因、病机不同,又可分为闭证和脱证。
(l) 闭证: 多因气火冲逆,血菀于上,肝风煽张,痰浊壅盛。症见神志昏昧,牙关紧闭、两手紧握,面赤气粗,喉中痰鸣,二便不通,脉弦滑而数。
(2) 脱证: 由于真气衰微,元阳暴脱。症见目合口张,手撒,遗溺、鼻鼾息微、四肢逆冷、脉象细弱等。如见汗出如油,两颧淡红,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,为真阳外越之危候。
口眼喎斜:口角及鼻唇沟歪向健侧,鼓腮漏气.但能做皱额、蹙眉及闭眼等动作。
半身不遂:患侧肢体初期软弱无力,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,后期肌张力增高,关节挛缩畸形,感觉略减退,活动功能基本丧失,患侧上肢肱二头肌、肱三头肌腱反射亢进.下肢膝腱和跟腱反射均亢进,健侧正常。
(四)治疗
1.治法 :平肝息风、行气活血、疏筋通络、滑利关节是本病的治法。本病的治疗应以 “治痿独取阳明”为指导,重点在手、足阳明经,其次在膀胱经。病程在半年以内治以活血化瘀为先,半年以上则以补益气血为重。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,一般在中风二周后适宜针灸推拿治疗。
2.穴位:肩三针(肩一针 肩二针 肩三针)、手三针 (曲池 外关 合谷)、
足三针 (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)、痿三针(上肢:曲池 合谷 尺泽;下肢:足三里 三阴交 太溪)、颞三针(颞一针 颞二针 颞三针)、足智针(肾涌泉 泉中 泉中内|)四神聪、中渚、肩井、手三里、居髎、环跳、承扶、涌泉、委中、承山、昆仑、血海、阳陵泉、风市、伏兔、梁丘、两膝眼、丘墟、解溪、太冲、大椎、膈俞、肾俞、大肠俞、命门等。
临床笔录病例: 郑某某 、女、65岁
2007年9月12日(初诊 第一天)
病史:12天之前,素有高血压,劳累后,夜间无法入眠,早晨醒来做家务突然昏倒,神志不清,急诊入院。醒后右侧半身不遂,留院观察7天后出院。
主诉:右侧半身不遂。
检查:右侧肢体瘫痪、次指僵直无法弯曲、无语言障碍、无口舌歪斜微流涎、触摸脚底不知痛痒、舌紅苔膩,脉弦細数。
辨证:肝肾阴虚,风阳上扰。
方药:镇肝熄风汤 → 怀牛膝30白芍15玄参15天冬15川楝子6麦芽6
茵陈6 甘草5 (生赭石30 龙骨15 牡蛎15 龟板15 先煎)3剂
针灸患侧:手足三针、中渚、风市、廉泉、涌泉。
2007年9月13日(第二天)
症状:无大改变
针灸:手足三针、环跳、承扶、廉泉、阳陵泉、中渚。
207年9月14日(第三天)
症状:次指僵直情况稍改善。
针灸:肩手足颞三针、手三里、解溪、廉泉、阳陵泉
2007年9月15日(第四天)
症状:无异状
针灸:肩手足颞三针、手三里、解溪、廉泉、阳陵泉。
2007年9月16日(第五天)
症状:无异状
方药:振颓汤 → 黄芪24知母12党参12白术9当归尾6乳香6没药6
威灵仙15干姜6牛膝12天麻9续断9菟丝子9桂枝6
龙骨12 牡蛎12 (5剂)
针灸:手足颞三针、阳陵泉、四神聪、肩髃。
2007年9月17日(第六天)
症状:流涎情况已控制,次指可弯曲。
针灸:手足颞三针、足智针(今日针涌泉患者有知觉)、风市、手三里、四神聪
2007年9月18日(第七天)
症状:以物舞弄脚底,患者已知痛痒。
针灸:痿三针、环跳、承扶、廉泉、阳陵泉、中渚。
2007年9月19日(第八天)
症状:上肢已经有知觉,下肢只有涌泉有知觉。
针灸:手足肩颞三针、足智针。
2007年9月20日(第九天)
症状:上肢改善,患者可以用手握物。
针灸:痿三针、环跳、承扶、阳陵泉、肩髃。
2007年9月21日(第十天)
症状:与患者握手,吩咐患者使力,患者亦能从之。上肢明显改善,下肢尚无力。
针灸:手足颞三针、足智针、手三里、解溪、阳陵泉。
2007年9月22日(第十一天)
症状:稍改善
方药:继续再用上方振颓汤 – 5剂
针灸:手足肩三针、解溪(针解溪患者有感觉)、梁丘、血海、百会、三阴交。(三阴交行针时患者有感觉)
2007年9月23日(第十二天)
症状:精神佳,话题特别多,可以把手稍提高。
针灸:痿三针、风市、环跳、阳陵泉、足智针、肩髃。
2007年9月24日(第十三天)
症状:精神佳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阳陵泉、中渚、手三里。(今日针足三里患者有知觉)
2007年9月25日(第十四天)
症状:上下肢的知觉恢复,下肢尚无力。
针灸:痿三针、四神聪、解溪、风市、手三里。
2007年9月26日(第十五天)
症状:意志力强,借用助行器可站立5分钟。
针灸:手足痿三针、风市、手三里,肩髃。
2007年9月27日(第十六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吩咐家属为患者做运动疗法:
上肢:上提、外展、屈曲、旋后、旋前、内收;
下肢:上提、屈曲、外展、屈曲、背屈、伸展、后缩、外旋、内翻。
针灸:痿颞三针、风市、手三里,解溪。
2007年9月28日(第十七天)
症状:今天亲人在旁鼓励协助,借用助行器可以慢慢的走出房间,脚力尚弱,只能慢慢的移动,无法像平常人那般直走,只能横行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阳陵泉、手三里,解溪。
2007年9月29日(第十八天)
症状:脚力稍佳,亲人的扶助下用助行器,可以走出房间至客厅三回。
针灸:手足颞三针、血海、手三里,梁丘。
2007年9月30日(第十九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练习一天走几回。
方药:活血壮筋丸(为方便服用要求改为丸剂)
针灸:痿三针、风市、手三里,解溪、肩髃。
2007年10月1日(第二十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秩边、环跳、委中。
2007年10月2日(第二十一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针灸:痿颞三针、秩边、环跳、委中。
2007年10月3日(第二十二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秩边、环跳、委中、承山。
2007年10月4日(第二十三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针灸:痿颞三针、百会、丘墟、阳陵泉、肩髃。
2007年10月5日(第二十四天)
症状:今日可以把手提高,自由活动上下左右前后。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百会、阴陵泉。
2007年10月6日(第二十五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百会、秩边、环跳、委中、承山。
007年10月7日(第二十六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方药:再服振颓汤 5 剂
针灸:痿颞三针、丘墟、阳陵泉。
2007年10月8日(第二十七天)
症状:脚力渐佳,步行稍轻松,无需旁人协助可借助行器自行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百会、秩边、环跳、委中、承山。
2007年10月9日(第二十八天)
症状:无大变化,持续一天走几回。
针灸:痿颞三针、丘墟、阳陵泉。
2007年10月10日(第二十九天)
症状:上肢功能已恢复,下肢功能微差,控制稍有难度。
针灸:痿颞三针、肩髃。
2007年10月11日(第三十天)
症状:持续走动、运动疗法。
针灸:手足三针、百会、秩边、环跳、委中、承山。
进入第二个月,针灸治疗每隔1、2天一次,间中方药除活血化瘀也兼施补益气血。患者可以用助行器步行,也可做简单的家务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。中风病属疗程较长的疑难重症,疗效好坏与诸多因素有关,其中与患者的自信心等心理因素和家属的护理等关系也较密切,加上综合中西医各种治疗手段,中风病的康复是大有希望的。正如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巨著《千金方》中所说:“汤药攻其内,针灸攻其外,则病无所逃矣。”
中风病中医针灸治疗的原则是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。临床上我以针灸治疗中风数例,实践证明,针灸治疗适用于中风各期,是目前疗效较为显著的治疗方式,中风病患者无论在急性期、恢复期和后遗症期,切不可忽略中医针灸这一重要手段。中医认为中风疾病的针灸治疗,越早介入越好。因为针灸能促使血脉通畅,恢复脑部血液供应,減少因缺血所致的脑组织坏死。一般治疗多无危险性,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。当然应该要在合格的中医师谨慎而正确的操作之下,才能确保其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