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个多月前,在义诊中有一病患来见我时走起路来是摇摇欲倒,才一坐下来就倾诉她眩晕了二个多月,中西医都看了,始终不见好转,站起来就晕,我凝视着她,只见她目光乏神、面色晄白、神疲乏力、少气语低,体质虚弱。接着她又说胸胁也不舒服,我突想起《金匮•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。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,芩桂术甘汤主之。”
于是我开了苓桂术甘汤加一味天麻,煎煮方治标,吩咐她吃3 – 5剂,另又因她气血亏虚, 清阳不展, 脑失所养。再叫她买归脾丸来补益气血, 调养心脾以顾及标本同治。三个星期后她来复诊,不再眩晕了,观其色切其脉虽已改善很多,还是再吩咐持续吃归脾丸多二个星期。后再回来只见她目光精彩、面色荣润与之前目光乏神,面色晄白, 神疲乏力,精神不振, 判若两人。
眩晕是指病人所感到的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的主观感觉,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耳鸣和出汗等一系列症状。
“眩”:指眼花,眼黑。轻者稍作闭目即可恢复;重者两眼昏花缭乱,视物不清。
“晕”:指头晕,旋转。轻者如坐舟车,飘摇不定;重者旋摇不止, 难于站立,甚则晕倒,面色苍白,胸中泛恶。
经典对眩晕的概述就有:《素问 • 至真要大论》:“ 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”;《灵枢 • 卫气》:“上虚则眩。”;《灵枢 • 海论》:“ 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。”;《素问 • 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 木郁之发,......甚则耳鸣旋转,目不识人,善暴僵仆。”;元代 • 朱丹溪:“ 无痰不作眩。”、“头眩,痰挟气虚并火,治痰为主,挟补气药及降火药。”;明代 • 张景岳:“眩运一证,虚者居其八九,而兼火兼痰者,不过十中一二耳。”、“无虚不作眩。”、“当以治虚为主。”;明代 • 虞抟:“血瘀致眩。”
• 眩晕是以目眩、头晕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。
• 病因:饮食不节、情志不遂、体虚年高、跌仆损伤等多种因素。
基本病理, 虚实两端。虚者为髓海不足, 或气血亏虚, 清窍失养; 实者为风、火、痰、瘀扰乱清空。
• 病变部位:头窍。
• 病变脏腑:与肝、脾、肾三脏有关。
• 病性:本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。
• 证型:肝阳上亢、肾精不足、气血亏虚、痰浊内蕴、 瘀血阻络五种。
• 各证候之间又常可出现转化, 或不同证候相兼出现。如肝阳上亢可兼肝肾阴虚, 气血亏虚可夹痰浊中阻, 血虚可兼肝阳上亢等。针对本病各证候的不同 。
• 治疗可根据标本缓急分别采取平肝、熄风、潜阳、清火、化痰、化瘀等法以治其标, 补益气血、滋补肝肾等法以治其本。
眩晕发病后要及时治疗, 注意休息, 严重者当卧床休息; 注意饮食清淡, 保持情绪稳定, 避免突然、剧烈的体位改变和头颈部运动, 以防眩晕症状的加重, 或发生昏仆。有眩晕史的病人, 当避免剧烈体力活动, 避免高空作业。
不好意思哦,我不是针对这个文章发表评论。我想请教中医也有减肥的药的吗?因为我刚看了个中医,我是去看减肥的。因为抱着怀疑的心态!所以想请教下。还有是不是针灸减肥真的能减到呢?希望你能回复我哦!!因为我想摆脱肥胖哦!!先留下我的姓名,我是欣霓!
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