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民以食为天,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。而人要活得健康愉快,充滿活力和智慧,就不能仅仅滿足于吃饱肚子,还必須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,才能保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須的各种营养物质。早在二千多年前,中医就认识到,调和「四气」,谨和「五味」,不但对于人的五脏、气血等生理状态有益,而且在疾病状态下也能发挥治疗作用。四气是指寒、熱、溫、涼;五味指甘、酸、苦、辛、咸。食物性味不同而功能各异,进行“食补”时,就得根据各种食品的性味合理选择。
《素问•六节藏象论篇》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,五气入鼻,藏于必肺,上使五色修明,音声能彰;五味入口,藏于肠胃,味有所藏,以养五气,气和而生,津液相成,神乃自生。”《灵枢•五味》说:“五味各走其所喜,谷味酸,先走肝。谷味苦,先走心。谷味甘,先走脾。谷味辛,先走肺。谷味咸,先走肾。”《素问•至真要大论》中指出的:“辛甘发散为阳,酸苦涌泄为阴,咸味涌泄为阴,淡味渗泄为阳。”《素问•藏气法时论》说:“辛酸甘苦咸,各有所利,或散、或收、或缓、或急、或坚,四时五藏,病随五味所宜也。”
此外,还有一些平性食物,是指药性寒、热之性不甚显著、作用比较和缓的食物。其中也有微寒、微温的,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;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,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。
性平食品,性能平和,都可食用,如粳米、大豆、甘薯、蓮子、百合、葡萄、山藥…..
性溫食物,能生熱、暖胃、助陽、益氣,适合阳虚畏寒的人吃,但阴虚热盛者當忌。如酒、醋、辣椒、生姜、韭菜、龍眼、核桃、荔枝、大棗、桃子…..
性寒食物,可以泄火、清心、濡熱、潤燥、止渴、生津等,適合陰虛熱盛者食用,但陰虛怯寒者忌之。如小米、綠豆、蕎麥、豆 芽、豆腐、大麥、梨、甘蔗、蘋果、香蕉、冬瓜、茄子、地瓜、西瓜、黃瓜、甜瓜、苦瓜、荸薺、藕、海帶、紫菜、菜籽油…..
除五味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外,还有些食物具有淡味或涩味。但是,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,所以仍然称为五味。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,味相同的药物,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。至于其阴阳属性,则辛、甘、淡属阳,酸、苦、咸属阴。综合历代用药经验,其作用有如下述。
甜:可补气血,补充热量,解除疲勞,调胃解毒。
酸:有增強消化和保肝的作用,可以杀灭肠道病菌,还有降压
、软化血管之效。
苦:有除湿、利尿的作用。
辛:有发汗、理气之功效。经常食用,可預防风寒感冒。
咸:为五味之冠,百吃不厌。有调节人体細胞和血液渗透、
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。
五味之外,还有淡味及涩味。淡味能渗能利,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,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。淡味药多用治水肿、脚气、小便不利等病证。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相同。
食物的颜色与五脏相对应
青入肝、赤入心、黄入脾、白入肺、黑入肾。
赤色是心色,所以红色的食品养心入血,还有活血化瘀作用。
如山楂(红果)、西红柿 、红苹果、红桃子、红辣椒……
黑色是肾色,所以黑色的食品有益肾抗衰老作用。如黑桑椹、黑芝麻、黑米、黑豆、何 首乌、熟地……
白色是肺色,所以白色的食品有补肺作用。如白果、白梨、
白桃、白杏仁、百合……
黄色是脾色,所以黄色的食品多补脾。如山药、土豆、黄小米……
青色是肝色,所以青色食品多补肝。如青笋、青菜、青豆……
五味的禁忌
酸走筋,筋病勿多食酸
苦走骨,骨病勿多食苦
甘走肉,肉病勿多食甘
辛走氣,氣病勿多食辛
咸走血,血病勿多食咸
饮食调养时,一般都是既用其气、又用其味的,而在特殊应用的时候,配合其它药物,则或用其气,或用其味。中医有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,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的原则,人们知道各种食物的性味后,就可以依照中医这一原则合理选择食物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